本帖最后由 古月不傲 于 2020-10-2 17:09 编辑
对于局域网应当了解的通信协议:
TCP/IP、UDP、IP、NetBEUI、NetBIOS等。
重点掌握TCP/IP协议族,及其中的用途和工作原理。
对于广域网应当了解的通信协议:
PPP、HTTP、PPPoE等基本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。
主要局域网的标准:
主要的局域网标准必须全面、深入地掌握。
特别是IEEE802.1、IEEE802.3和IEEE802.11这三个标准系列。
IEEE802.1系列:
802.1a定义局域网体系结构
802.1b定义网际互连,网络管理及寻址
802.1d定义生成树协议
802.1p定义优先级队列
802.1q定义VLAN标记协议
802.1s定义多生成树协议
802.1w定义快速生成树协议
802.1x定义局域网安全认证等
IEEE802.3系列:基本的以太网标准
802.3u是快速以太网标准
802.3ab和802.3z是千兆位以太网标准
802.3ae是万兆位以太网标准
802.3中的CSMA/CD工作原理及4种以太网技术的主要特点和关键技术
IEEE802.11系列:
802.11a/b/g是三种基本的WLAN接入标准
802.11e是WLAN的QoS(服务质量)标准
802.11i是WLAN的新型安全标准
802.11n是下一代WLAN的接入标准
网络设备分类:
工作站、服务器、网卡、集线器、交换机、无限AP、路由器、
网关、防火墙、MODEM等
重点掌握 网卡、交换机、路由器
计算机网络时代分类:
第一代:由一台主机处理远程连接过来的终端机。
第二代: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,为用户提供服务,由于互连计算机双方要
传输内容及各种情况下的应答,所以要遵守共同的约定,就是我们现在的’协议’
协议的出现触使了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,形成了基本的计算机网络概念。
第三代:由于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,计算机网络日益成熟,
导致了网络规模的扩张,一些网络设备得到广泛应用,使得网络通信
变得复杂化,网络通信效率和兼容性受到严重挑战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,
最重要的就是OSI/RM网络7层模型,规定计算机之间只能在对等层通信,
大大简化了网络通信原理,是公认的新一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基础,
为普及局域网奠定了基础。
第四代:对用户透明,全球互连
计算机网络分类:
按地理范围划分:
局域网:一般几米-10千米左右
城域网:一个城市的范围左右
广域网:几百千米-几千千米左右
因特网:(特殊的广域网)全球范围
按网络拓扑结构划分:有线和无线
有线:星型结构
应用最广,无论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,主要用于有线双绞线广域网。
优点:
网络传输数据快
网络的上行通道不是共享的,所以每个节点的数据传输对其他节点的数据传输影响非常小。
实现容易,成本低
因为采用的传输介质通常都是常见的双绞线(也可以采用光纤),这种介质相对其他介质
(同轴电缆和光纤)来说比较低廉。主流品牌的非屏蔽双绞线也就1.5元一米左右。
节点扩展、移动方便
扩展时只需要从交换机等设备空余端口中拉一条电缆即可
移动时只需要把一个节点拔出插入另一个空余节点即可
维护容易
一个节点出现故障只需拆除固定节点即可
缺点:
核心交换机工作负荷重
网络布线较复杂
广播传输,影响网络性能
环形结构:主要用于令牌环网
优点:
网络路径选择和网络组建简单
信息在环型网络中流动是一个特定的方向,每两个计算机之间只有一个通路
投资成本低
由于只有一条传输电缆,电缆成本低,利用率高
尽管有两个优点,但是他的缺点非常明显,从而导致了它的淘汰出局
缺点:
传输速度慢
只有16Mbps,并且没有任何发展,已经淘汰,只有在实验室才可以见到
连接用户数非常少
最多不超过20个,因为用户要均匀分配那可怜的16Mbps带宽
传输效率低
扩展性能差
维护困难
总线型拓扑结构:
一般采用同轴电缆(也可以使用光纤)
优点:
网络结构简单,易于布线
扩展较容易
维护较容易
缺点:
传输速率低
仅仅只有10Mbps,还不如环型结构,虽然容易维护,
且同轴电缆比星型结构采用的双绞线拥有更长的传输距离,速率是它的致命缺点
故障诊断困难
故障隔离比较困难
网络效率和传输性能不高
难以实现大规模扩展
混合型结构:
顾名思义就是多种结构的组合(如星型结构、环形结构、总线型结构)
常见的是星型结构和总线型结构组合在一起
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星型网络在传输距离上的局限(因为双绞线最多也就100米)
而同时又解决了总线型网络在连接用户数量的上的限制
不过大多还是使用分层星型,如果距离较远只需要使用光纤连接即可,无需使用传输速率低下的同轴电缆。
按网络管理模式分类:
对等网模式:就是双方是同等的,既是服务器又是客户端 P2P
客户/服务器模式
P2P优点:
可扩展性好
健壮性好
良好的负载均衡性
高性/价比
隐私保护好
一般用于广域网、局域网一般采用C/S架构
C/S:
与P2P相比有以下特点:
计算机地位不平等
便于网络管理
网络配置复杂
扩展困难
网络构建费用较贵
按数据传输方式分类:
广播网络:
单播:目的地址单一 属于1对1通信 点对点网络
组播:目的地址是一个组 属于1对多
广播:目的地址是所有节点 属于一对全部
以太网和令牌环网都属于广播网,因为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方式CSMA/CD规定了在数据传输过程中,
以太网各个节点争用共享的通信介质,并且一个节点发出的数据,其他节点都能收到。
令牌环网采用令牌传递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,在数据传输过程,各个节点轮流使用共享的通信介质,
每个节点都会受到上一个节点发来的书记并转发给下一个节点。
OSI/RM(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)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
1978年由ISO制定的网络结构层次模型,保证了各种类型网络技术的兼容性、互操作性。
被分为7层:物理层、数据链路层、网络层、传输层、会话层、表示层、应用层。
1-3属于低三层,负责创建网络通信连接的链路。
4-7属于高三层,负责端到端的数据通信。
在数据通信过程中,各层所传输的信息并不一样
物理层: 传输的是原始的二进制数比特流
数据链路层:传输的是经过处理的帧(所谓数据帧(Data frame),就是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, 它包括三部分:帧头,数据部分,帧尾。其中,帧头和帧尾包含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, 比如同步信息、地址信息、差错控制信息等;数据部分则包含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, 比如IP数据包,等等。)
网络层:传输的是重新分组的“分组”,也就是一个数据包
传输层、会话层、表示层、应用层:传输的都是重组后的报文
分层的好处:
使网络变得更简单
将网络部件标准化
有利于模块化设计
保证不同类型部件的互操作性
加快了技术发展的速度
简化了教育和学习
物理层:
物理层提供了数据编码和同步位,主要负责把二进制比特流通过物理介质从一台计算机传送到另一 台计算机。
数据链路层:
主要负责把物理层发过来的数据打包成帧,在有差错的计算机物理线路上进行无差错传递。
为了实现无差错传递,必须执行链路管理、帧传输、流量控制、差错控制等。
网桥、集线器、二层交换机等都工作在这一层。
网络层:
网络设备主要是路由器、三层交换机、防火墙
主要作用:
路径选择与中继
流量控制
网络连接建立与管理
从OSI参考模型的角度看,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可分为两类:
面向连接的:虚电路服务,具有网络连接建立、数据传输、网络释放三个阶段。
面向无连接的:数据报、确认交付、请求应答。
传输层:
确保数据包无错误、按顺序、无重复的进行发送。
网络设备有四层交换机、防火墙。
传输层协议取决于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,如果网络层使用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,
则传输层协议相对简单,但是并不能保证网络层的包没有差错。
如果网络层使用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,则传输层协议相对要复杂的多。
会话层:
组织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,并管理数据的交换。
表示层:
为不同系统之间传递数据起着翻译官的工作,将应用层的数据格式化成通用的网络通信格式。
语法转换、语法协商、连接管理
数据格式变换、数据加密与解密、数据压缩与恢复
应用层:
定义用于在网络在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的接口。
提供标准服务,比如虚拟终端、文件以及人物的传输和处理。
邮件传送案例:
1:创建数据(应用层、表示层、会话层)
当用户发送一封电子邮件时,它的字母或数字字符会被转换成可以通过互联网传输的数据。
2:为端到端的传输将数据打包(传输层)
通过使用段,使两个不同的网段进程进行可靠的数据通信。
3:在报头上附加网络地址(网络层)
附加上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,通过路由传送到对应的网段中。
4:附加本地网卡地址到数据链路层的报头上(数据链路层)
封装成帧格式,交由物理层
5:为进行传输将所有包组织成二进制比特流(物理层)
通过二进制比特流发送到对方的网关,再执行相反的操作,通过网关广播ARP包,找到对应网段中的实体机等。
相关帖子:https://blog.csdn.net/hexf9632/article/details/105202172?utm_medium=distribute.pc_aggpage_search_result.none-task-blog-2~all~sobaiduend~default-1-105202172.nonecase&utm_term=%E4%BC%9A%E8%AF%9D%E5%B1%82%E6%98%AF%E5%B9%B2%E4%BB%80%E4%B9%88%E7%9A%84&spm=1000.2123.3001.4430
对应书籍:链接: 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UvM35-AZaa3lg8HJd14vug 密码: 727r
由于本人安装了双系统,Windows+Ubuntu 最近几月都在使用Ubuntu系统 所以没发什么帖子了 Linux还挺好用的 系统内核知识和Windows也很相似,
想安装双系统的小伙伴,我用的是UtraIO工具将Ubuntu镜像写入U盘安装即可,磁盘分区的话尽量给Opt大一点即可/软件的默认安装位置,自己百度。
|